9月12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廿載華章 藝路綻放》回顧活動在市文化藝術中心揭幕。活動以四大主題展區、近千幅精美圖片與珍藏物品,全景式勾勒出這座藝術殿堂二十年來的輝煌足跡與溫暖記憶。展覽展出至2025年12月31日。
時光長卷:
四大展區共繪藝路華彩
觀眾步入展廳,時光的卷軸緩緩鋪陳:《廿年足跡》板塊以編年史般的嚴謹與深情,串聯起市文化藝術中心從2005年啟幕至今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時光膠囊》區域彌漫著懷舊的溫情,歷經歲月洗禮的老物件,如同一個個封存記憶的時光膠囊,無聲訴說著舞臺內外的點滴故事;《留聲劇場》則搭建起一座跨越時空的對話橋梁,這里珍藏著眾多藝術家對中山舞臺的深情寄語;《廿年藝瞬》展區以光影定格永恒魅力,數百幅精選舞臺劇照,記錄著無數個被藝術點亮的夜晚。

二十載春華秋實,碩果盈枝。據悉,市文化藝術中心累計舉辦高雅演出及藝術活動超3200場,吸引觀眾255萬人次,接待世界藝術家6萬人次,線上線下公益普及惠及觀眾超1000萬人次。這繁星般閃耀的數字,是市文化藝術中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用藝術服務人民、滋養城市的有力見證。
觀眾心聲:
藝韻流淌中的城市共鳴
展覽精心選取的觀眾留言,是二十年藝術旅程最真切的回響:跨年夜的中山市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儀式,“樂器各司其職又默契配合,震撼沉醉中忘了時間流轉”。

昆曲《牡丹亭》讓觀眾初識“水磨腔里窺盡人間煙火與詩意”。舞劇《騎兵》讓首次走進劇院的父親由衷贊嘆:“下次還想看!”兒童劇《白雪公主》的魅力在于“孫女終于肯放下手機了”。藝術普及活動如“藝術之門”系列,則讓歌劇不再高不可攀,“專家拆解科普,巧妙帶我入門”。
這些質樸心聲,印證了藝術如何悄然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底色。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
記者 高倩荷 通訊員 鐘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