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年廣東汽車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暨中山市供需對接研討會在中山舉行。活動以“供需協同?聚勢啟新”為主題,為現場200多位車企代表、零部件供應商、行業專家和從業人員,搭建起高效精準的整零對接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時代供應鏈創新與協同發展新路徑。
亮出中山產業“硬實力”
本次活動由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主辦,廣東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廣東省汽車智能網聯發展促進會承辦。活動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先后登臺,介紹中山在產業政策、空間規劃、創新生態、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和優勢,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邀請更多優質企業關注中山、投資中山,共享廣東汽車產業的巨大機遇。

?據悉,2024年,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該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依托零部件制造優勢,積極融入大灣區汽車產業生態圈。其中,火炬高新區在2017年被評為“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在底盤沖壓件、汽車門鎖、熱交換器等汽車關鍵零部件領域,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條。
零部件供應是汽車產業鏈的基礎。在企業供需對接環節,中山市江波龍電子有限公司、中山市澳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博銳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山零部件企業代表依次上臺,推介芯片、智能電裝產品、輕量化材料、傳感器等優勢產品與創新技術,從核心元器件到關鍵材料,全面展示中山零部件企業的研發實力與制造水平。

會場外同步設置企業展示區,多家中山企業集中展示了創新產品,吸引參會嘉賓駐足交流、深入洽談。“活動為省內整車與零部件企業搭建了高價值交流合作平臺,有效促進信息互通、技術共享與業務協同,推動了汽車產業整零協同,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更為提升全省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注入動力。”廣東汽車檢測中心副總經理張宸維說。
加速融入新能源賽道
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省汽車年產量達570萬輛,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63.39%。亮眼數據背后,是廣東汽車產業生態的日趨完善。近年來,中山加速深耕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鼓勵企業向“新”而行、以“智”賦能,培育了大洋電機、聯合光電、弘景光電、和勝新能源、中科富海等一大批優質企業,推動傳統汽配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躍遷。

活動邀請汽車產業研究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場,深入剖析全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演進趨勢與市場前景,為企業研發、生產和出海提供寶貴指引。此外,廣汽集團、東風日產、小鵬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現代汽車等多家整車企業也攜需求而來,與零部件企業開展一對一交流對接,圍繞技術合作、產品配套、協同研發等領域,實現供需精準匹配,高效促成上下游合作。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偉強表示,當前中山正借助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機遇,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并發揮傳統制造優勢,推動五金加工、3D打印等領域企業參與汽車零部件研發,全面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同時,中山正加快推進與周邊城市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深中經濟合作區和10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將為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發展及應用提供廣闊空間,持續為廣東汽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山力量。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