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榮光背后的家族傳奇:
祖父曾為抗戰捐戰機
[點擊視頻↑↑]
天安門觀禮臺上的方志偉,目光追隨翱翔的戰機編隊,思緒飄回80多年前——祖父方作標在斐濟變賣家產,購買一架戰斗機馳援祖國抗日戰場。
“國若不在,家何存焉?”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的方志偉,又一次想起祖父方作標常說的這句話。
這位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斐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已是第二次參加閱兵盛典。十年前,他同樣站在這里,代表祖父領取了“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丨9月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方志偉代表祖父領受“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章,為其頒發獎章的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陳旭(左)。
殊榮:
兩登閱兵觀禮臺,接過祖父的榮譽
方志偉是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斐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在9月1日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他作為5位華僑華人代表之一,向中外媒體講述了祖父的抗戰故事(見下圖)。
丨9月1日,方志偉(臺上右二)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圖片來源:統戰新語)
“我的爺爺方作標出生于廣東中山沙溪鎮,1920年幾兄弟漂洋過海到斐濟謀生,從一無所有、慢慢創業,成為一位愛國商人。”方志偉向在場記者這樣介紹,“1937年,抗戰爆發后,祖父組織帶頭,號召南太平洋島國僑界一起捐款捐物。他自己把房產押給銀行,用一生的積蓄捐了一架戰斗機,后來南太平洋華僑又捐了3架飛機。”
2015年,方志偉第一次參加閱兵觀禮,代表祖父領取了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十年后,他再次獲得這一榮譽,成為少數兩次受邀參加閱兵活動的海外僑胞代表。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勝利80周年閱兵式的方志偉,
佩戴兩枚勛章,替祖父參與盛典。
祖父:
戰火中捐飛機抗日,赤子情光照后人
方志偉的祖父方作標,中山市沙溪鎮濠涌村人。1920年,方作標和五個兄弟一起從香港漂洋過海到斐濟謀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遠在斐濟的方作標心急如焚。他聯合斐濟數百華僑華人以及澳洲僑界,掀起支援祖國抗日的捐獻熱潮。得知日寇飛機肆虐中國領空,中國軍隊制空權薄弱,方作標與其他三位僑領決定為國民政府購買四架戰斗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抵押房產,拿出畢生積蓄,獨自承擔一架飛機的費用——5000英鎊。
1943年,方作標冒著日軍的圍追堵截,親自將飛機送抵重慶。他的義舉得到國民政府的高度贊揚。
方作標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十分愛國。他給孩子們取名為“國、強、富、民、興”等,就是希望下一代銘記“有國才有家”。
方志偉祖父方作標,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父親:跨過鴨綠江,保衛新北京
方作標的愛國情懷深深影響著后代。他的三子方子富(方志偉的父親)聽從父親囑咐,回中國學習中文。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20歲的方子富像父親一樣立志保家衛國,毅然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志愿軍空軍。他在武漢航校畢業,成為中國第一批航空兵地勤機械師,在北京南苑機場14師保衛北京。
轉業后,方子富回到中山,先后在統戰部、僑聯、文化宮做文化宣傳工作多年,為家鄉文化事業貢獻力量。
方志偉父親方子富
自身:
異國打拼成僑領,促中斐交流
方志偉1962年出生于廣東中山,畢業于中山華僑中學。1979年,16歲的方志偉隨家人來到斐濟,在巴城開啟新生活。
丨1963年,方志偉一家在中山石岐合影,母親抱方志偉,父親攜哥哥和姐姐。
他從幫忙打理家里的雜貨店和面包店做起,后來獨自前往瑙蘇里開餐館,由于用心經營,注重菜品質量和服務態度,餐館規模不斷擴大。
積累一定資金和經驗后,他將生意遷至首都蘇瓦。此后雖然曾前往澳洲打拼,但因掛念年事已高的父親,毅然放棄澳籍身份回到斐濟,發展振興方氏企業。
在斐濟,方志偉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還積極投身于中斐文化、經濟交流活動。作為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終身榮譽會長,他組織或參與了眾多促進中斐交流的活動。他深知,海外華人是連接中國與所在國的重要橋梁,而自己有責任為這份情誼添磚加瓦。
同時,作為斐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方志偉一直不遺余力地向當地僑胞宣傳祖國統一的重要性,凝聚僑胞共識,支持祖國統一大業。
丨在斐濟,方志偉積極投身中斐文化、經濟交流活動。
“今年是華人抵達斐濟170周年,也是中斐建交50周年,我們正在籌備一系列慶祝活動。作為中山人,我很自豪能成為中斐之間的橋梁,未來也會繼續為祖國和家鄉盡力。”方志偉的祖母是斐濟酋長之女,方志偉是一名中斐混血兒。
丨老照片中,中間者為方志偉祖母,右一為父親方子富。
?
捐贈:
捐出“貞固流芳”,傳承華僑歷史
2013年,方志偉做出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決定。他將蔣介石為祖父方作標題寫的“貞固流芳”捐贈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在捐贈儀式上,他講述了題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他認為,這件文物不僅是家族的榮譽,更是海外僑胞愛國精神的見證,應該讓更多人了解。
同年,方志偉和兄長還將題詞復制件捐贈給當時的中山市外事僑務局,為家鄉的華僑文化事業添加力量。
丨“貞固流芳”題字,方志偉2013年將其捐贈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回歸:
年年回鄉探訪,歲歲不忘根本
雖然離開中山已有46年,但方志偉每年都會回鄉兩三次,主要參加一些僑務活動。他對祖籍中山沙溪濠涌村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每次回到中山,都有一種說不出的踏實。這里是我祖父、父親出發的地方,也是我們方家愛國精神的起點。”方志偉走在濠涌村的青石板路上,撫摸老墻、古樹,總是感慨萬千。“很多斐濟華僑都是從這一帶(隆都地區)出去的。”方志偉說。每次回來,村長都會請他吃飯,聊聊家鄉的變化。
丨8月29日,方志偉去北京參加閱兵典禮前夕,回故鄉沙溪濠涌敦陶村看望鄉里。
傳承:
培養下一代,延續家國情懷
方志偉特別注重家族愛國精神的傳承。他的兩個女兒在他的影響下,都十分優秀。
大女兒方紫晴被中國駐斐濟大使館保送至大連醫科大學學醫,畢業后回到斐濟醫院工作,救死扶傷;小女兒周重粵在北京華文學院學習,現在在廈門工作,致力于傳播中華文化。
“我希望將我們家族的愛國精神發揚光大,講述祖國的故事,傳授給我的孩子們。”性情溫和的方志偉微笑著說。
?????
2015年9月3日,方志偉作為海外杰出人士應邀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并作為爺爺遺屬領取了紀念章。
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登上觀禮臺。
方志偉眼中,今日天安門的輝煌與祖父當年捐機抗戰的艱辛形成鮮明對比,卻又一脈相承。
這位斐濟僑領輕聲說道:“爺爺當年的話,我們三代人都會記在心里。”
出品:中山市海外傳播中心
統籌:廖薇 詹琪琳
采寫:詹琪琳丨視頻攝制:孫俊軍
封面:陳思理
部分歷史資料視頻素材來源:
中山廣播電視臺《海外中山人》
中山市博物館
鳴謝:中山市僑聯 中山市華僑歷史學會
編輯 詹琪琳? 二審 曾嘉慧?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