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上海45歲腦梗專家確診腦梗死”的消息沖上熱搜,引發(fā)廣泛關注。對此,中山市康復醫(yī)院康復科主任楊小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腦梗死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與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拔覀兘釉\的年輕腦梗死患者越來越多,他們普遍存在熬夜、高脂高鹽飲食、久坐少動、精神壓力大等問題,這些正是誘發(fā)腦梗死的‘隱形推手’?!?/p>
腦梗死后常伴隨肢體癱瘓、言語障礙、吞咽困難等后遺癥,科學系統(tǒng)的康復治療對恢復功能、提升生活質量至關重要。中山市康復醫(yī)院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勢,在腦梗死康復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我們堅持‘早期介入、全程管理’的原則。”楊小雯介紹,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啟動康復治療,內容涵蓋針灸、推拿、運動療法、吞咽訓練、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
她分享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康復案例:一位44歲的患者因長期過勞,一個月前出現右側肢體乏力,被診斷為腦梗死,入院時右上肢對抗微小阻力可上抬,右手精細動作受損尤為嚴重——無法完成抓握水杯、系鞋帶、書寫等日常動作,手指僵硬、協(xié)調性差。經過16天的綜合康復治療——包括中藥調理、針灸刺激、經絡推拿、手功能訓練以及五行音樂療法,該患者的右手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可自主完成抓握、屈伸等動作,能獨立使用筷子吃飯、扣好衣物紐扣,甚至可以書寫簡單文字,目前無需家人協(xié)助即可完成日常洗漱、穿衣等事項,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主動權。
面對腦梗死年輕化的嚴峻趨勢,楊小雯呼吁公眾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主動防控。“健康不是等來的,而是‘管’出來的?!睏钚■┱Z重心長地說:“那位45歲的醫(yī)生說‘健康是第一位的,身體垮了,就都是零’,這句話值得每個人深思。別等到悲劇發(fā)生才追悔莫及。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血管健康負責,才是對自己和家人最負責任的選擇?!?/p>
記者 蔡偉強 陳兆萍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