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廣福小學體育老師鐘仔在體育課上示范跳繩。
▲中山紀中語文老師呂志剛展示學生送的愛心卡。
▲特教老師許爽的“數字游樂屋”,可讓學生們“看電影”。
▲中山一中英語教師莫炎芬善于將AI技術應用到教學中。
從教33年珍藏的“百寶箱”、一個裝載多種AI軟件的平板電腦、一根舞出鄉村孩子躍動青春的竹節繩、一座特教教師手中的數字游樂屋……這些“寶物”并非價值連城,卻濃縮了教師們從教生涯的點點滴滴。
這些“寶物”,是中山4.7萬名專任教師手中“寶物”的代表,其背后是教師們教育理念的沉淀、師生情誼的流淌,也是一段教育人生的真實注腳。教師節前夕,多位“寶藏”老師向記者講述“壓箱寶”背后溫暖而動人的故事。
語文教師呂志剛:卅載耕耘守初心 “寶物”滿室藏溫情
“這個卡通玩偶,是2024屆的畢業生從就讀的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回來看我時帶的。這套收藏版《唐吉訶德》,是2014屆學生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工作后寄贈的……”新學期伊始,中山紀念中學高二年級辦公室里,語文教師呂志剛小心翼翼地整理著一件件“寶物”。
目光落向柜中那只母雞玩偶時,呂志剛的眼神柔了下來。母雞棕紅色的羽毛泛著柔和光澤,身下的巢內,圍著好幾只姿態各異的嫩黃色小雞,或依偎或探首,營造出一派溫馨的守護圖景。
“這窩玩偶曾在講臺上,陪伴了2017屆學生走過高三最后一學期,在最緊張的備考階段默默鼓勵著學生,也成了師生情誼的見證?!眳沃緞傒p輕捧起母雞,底下竟還藏著一張便箋紙,透過字跡仍能感受到學生當年對高考的期許?!昂髞磉@屆孩子考得比較理想,有兩位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也有不少同學考入人大、復旦等名?!闭劶皩W生的去向,他滿臉欣慰。
1992年畢業后,呂志剛便站上講臺。2007年他來到中山紀念中學任教,至今當班主任已18年。33年來,他教過近千名學生。旗幟、紀念冊、書簽、素描畫……學生的禮物在柜中層層疊疊,每一件都承載著一段珍貴的回憶。更有無數從大江南北,甚至漂洋過海寄來的明信片與信件,信紙間滿是“剛爺”“呂爺”的親切稱呼,字里行間盡是對師生歲月的懷念。
一座迷你“奧斯卡小金人”被呂志剛擺在柜子最高的位置,那是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給呂志剛留下的“驚喜”?!爱敃r在元旦晚會上,我反串《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學生們笑說我該拿金獎。畢業時,他們真就定制了這個小金人送我?!眳沃緞傉f,“親其師方能好其道,先和學生搞好關系,做好心靈溝通,教育才能事半功倍?!?/p>
體育教師鐘仔:一條竹節繩,搖出鄉村娃的躍動青春
下午3時15分的太陽光漫過板芙鎮廣福小學的操場,體育老師鐘仔手中的竹節繩劃出利落的弧線,繩身粉白相間的塑料外殼早已發黃、磨出毛邊。自2013年購入以來,這條繩子陪伴了他十余年,也見證著這所鄉村小學用“跳繩”織就的育人圖景。
2001年,24歲的鐘仔走上體育教師崗位,任教一年后調至廣福小學。廣福小學地處偏遠,被魚塘與農田環抱,場地設施相對匱乏。
當學校面臨“一校一品”校園體育發展需求時,不受客觀條件限制、易于開展的跳繩,自然成了最優選擇。鐘仔說,自2010年學校開始推廣跳繩起,他便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
起初,鐘仔還是個花樣跳繩的“門外漢”,只知道基礎的并腳跳、交叉跳。為了教好學生,每晚備完課,他就對著網上的視頻練動作,一學就入了迷,常常琢磨到深夜,感嘆著“原來還能這么跳!”到了白天,他便把新學到的花樣教給學生,跟著學生一塊練。
就這樣,從徒手到麻繩再到賽繩,從零基礎到掌握500種花樣,從“門外漢”到“帶頭人”,鐘仔“邊跳邊琢磨,不斷突破瓶頸,感覺自己也在跟著‘打怪升級’”。
2013年,為了適配專業訓練和大賽要求,鐘仔花65元購入了他的第一條竹節繩。此后,這條繩見證了不少重要時刻。2014年,鐘仔考取了國家跳繩中級教練員證書,不出兩年又獲得國家跳繩高級教練員證書,之后還成了國家一級跳繩裁判員。在此期間,由他帶領的學校跳繩隊人才輩出、梯隊日漸完善,學校跳繩特色項目也開展得愈發火熱。
2015年,鐘仔第一次帶隊外出參與大型比賽,以7金7銀的成績滿載而歸。“大師賽、30秒朋友跳、30秒三人協同跳等項目,我們就是用這繩贏得了三項冠軍!那次我們配合得很好,同步率極高?!?/p>
后來比賽多了,這條竹節繩被磨損出了毛邊,硬度變大,中間和兩邊色差明顯,珠子也被替換過幾次,鐘仔便不再將它作為賽繩,而是作為紀念物和“教鞭”。平日上課時,鐘仔時而會拿它來熱身,學生要是想用這條極具紀念意義且神秘的繩,就得完成一定的花樣。他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要樹立目標、要勇于挑戰、要克服困難、要相信自己。
在濃厚的跳繩文化氛圍浸潤下,廣福小學跳繩隊參加全國、省和市各項跳繩比賽,榮獲優異成績,誕生了40多名全國冠軍。
特教老師許爽:“數字游樂屋”可讓孩子們“看電影”
“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小魚顏色和游動的方向,放到對應的魚缸格子里?!?月5日上午,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六年級(7)班一片歡聲笑語。六(3)班班主任兼美術老師許爽帶領著孩子們在她的“數字游樂屋”暢玩。
這個由硬紙板手工制作的“數字游樂屋”集合了多個融合游戲,通過寓教于樂,可加深孩子們對數字的日常應用、對顏色和空間的感官認識,提升孩子們的邏輯推理能力等。
打開“數字快樂屋”,映入眼簾的便是“小魚大闖關”游戲。4種顏色、4個游向的小魚,需按指示放進16個魚缸格子中。別看這游戲看似簡單,對特需孩子而言,得經過反復練習,才能具備足夠的空間方位感知能力,準確放好小魚。
再打開“數字快樂屋”的另一個小房間,孩子們便跟著許爽走進了“特校電影院”。只見許爽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張電影票,孩子們要根據票根上的行數和列數找到自己的座位,再把小頭像貼到對應座位上。這個小游戲,能有效提升孩子們的數字應用能力。
據了解,“數字快樂屋”共設置了8款小游戲,是許爽與數學老師鄔雅茹共同研發的融合教具。
“當初來這所學校,和當初選擇特殊教育專業一樣,就是想靠自己的專業幫助這群孩子,給千萬個家庭帶去希望?!笨烧嬲呱现v臺,面對一個個可愛卻“狀況百出”的孩子,許爽才發覺,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遠遠不夠。
“同樣是孤獨癥孩子,小明和小紅的家庭情況、成長軌跡不同,表現也千差萬別。我們得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教學,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許爽深有感觸地說。
“我能通過自己的專業技巧,帶給這群孩子哪些改變?”對這個問題,她時刻思考著并始終貫穿許爽8年多的教學生涯。其中教具研發與應用是許爽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大亮點。
如“數字游樂屋”就融入電影院、奶茶店等社會場景,設計數字闖關游戲,結合數學數字匹配與美術顏色、形狀配對;前些年的優秀作品“老王的燒烤車”“農場生活”等大型教具,則模擬其他社會生活場景,有效彌補了學生社會體驗不足的短板。
這些教具不僅可跨班級、跨學科使用,閑置時還能存放在特色班級供學生社團活動時使用,幫助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英語教師莫炎芬:用AI“點燃”課堂興奮點
“同學們,你們都玩過豆包吧?可以用豆包來檢測英語的發音?,F在,先將課本翻到14頁,來朗讀一下。”近日下午課間,中山市第一中學豐山學部的老師辦公室內,多位高二學子正圍著英語教師莫炎芬,向他請教使用AI學習英語的方法。
在他的指導下,一名男生對著手機朗讀課文,屏幕中AI應用“豆包”實時錄入并評估著他的發音情況。莫炎芬老師微笑著鼓勵道:“在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方面,現在有AI陪著對話,回家也可以用家長的設備練習。學習資源無處不在,就看我們會不會用?!蓖瑢W們連連點頭。
莫炎芬是一位風趣幽默的英語教師,這位被同學們親切地喊為“莫Sir”的老師,同時也是中山市第一中學的英語科組長。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材。”莫炎芬擅長將英語學習與網絡資源進行結合,早在2003年,他就成為廣東省首批接受“互聯網+英語教學”培訓的教師之一。如今,他更是走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前沿。
在他的課堂上,AI不是遙遠的技術概念,而是每個學生觸手可及的學習伙伴。用來備課的平板電腦,就是他手中的“法寶”。他不僅常用“豆包”進行口語訓練和作文批改,還常用AI進行文本改編、文字轉語音和文章生成視頻等。
“我認為,學好英語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激發興趣的學習素材,就像廚師要找激發食欲的食材一樣。”他告訴記者,因此,最新的時事新聞、英語電影、英語歌曲等素材,都是他的教材。
同時,在他的課堂中,英語成為學生探索世界、表達文化的工具。
“在學習英語時,我不希望學生總是在被動做題,而是讓語言成為交流工具,真實場景中的使用非常重要?!币虼?,他創設了“用英語做事”的情景,實現“用中學”。他的作業豐富有趣,例如“如果你要去英國旅行6天,你如何做好行程攻略和預算?”“剛剛觀看完九三閱兵的他國總統來到了中山,你會帶他去哪里?為什么?”等。他還引導同學們將英文融入生活中,用英語解說做菜過程;甚至他將破壁機搬進教室,讓學生邊做奶昔邊用英語交流;用英語單詞編生活中的故事等。
創新的教學方法令他多年來所帶班級的英語成績突出。其中,今年他所教班級平均分超過135分,140分以上的學生有10多人。
【記者手記】
教師“寶物” 折射教育情懷
在教師節前夕走訪中山校園,記者們仿佛打開了一張教育的“藏寶圖”。
呂志剛老師的“百寶箱”里沒有金銀珠寶,卻裝著他33年教學生涯中最珍貴的記憶。每一張便箋紙、每一個玩偶、每一張素描畫,甚至一座迷你“奧斯卡小金人”,都是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連接。
莫炎芬老師的“寶物”是一臺裝載多種AI軟件的平板電腦。他笑稱“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材”,從2003年探索互聯網教學,到如今自如運用各類AI工具,他始終站在教學創新的潮頭。但他真正在做的,從來不只是教英語——而是用技術打開視界,讓語言成為工具,自此孩子們更自信地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在板芙鎮廣福小學,鐘仔老師用一條磨出毛邊的竹節繩,為鄉村孩子“跳”出了一片天地。那條繩,早已不只是一根繩,而是自信、勇氣和希望的象征。
而在中山特校,許爽老師用硬紙板制作的“數字游樂屋”,則為特殊兒童打開了一扇融入社會、感知世界的窗。
這些老師手中的“寶物”,價格也許微不足道,卻都凝聚著教育的初心、匠心與真心,是師生情感與教學智慧的載體。老師們用最樸素的方式,讓我們相信: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而一位好老師,本身就是學生人生中珍貴的“寶藏”。
統籌/王帆 采寫/記者 王帆 李穎奇 徐鈞鉆 見習記者 方馨娉
攝影/記者 余兆宇 繆曉劍 徐鈞鉆 見習記者 張景天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